按关键词阅读:
首先是专辑数量的下降 。 据《2019华语数字音乐年度报告》 , 2019年全年歌曲发新量达到近24万首 , 但艺人平均发歌量却从2017年的人均4.5首下降到了2019年人均3.2首 , 这也客观反映着华语音乐从“专辑时代”到“单曲时代”的过渡在潜移默化地发生 。
文章图片
《2019华语数字音乐年度报告》截图
有专业人士指出 , 当下很多歌手都以1-2首的试水态度发歌 , 反响好就继续 , 反响一般则考虑观望待定或及时止损 , 毕竟一两首歌的造价远远低于一整张专辑的投入成本 。
同时改变的 , 还有听歌的主力军 。 报告显示 , 华语乐坛新歌的主要听众是生于1990-1997年的人群 , 占据32.43% , 接近总体的三分之一;31-40岁人群 , 占比24.87% , 约总人数四分之一 。
而歌曲的走红方式 , 也开启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
早年间 , 华语流行歌曲的走红往往依托于电台、电视台的推荐 , 因此如何获得乐评人肯定 , 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 但如今 , 随着综艺节目、短视频、社交门户等多种平台的推动 , 一首歌的走红有了更多的方式和可能 。
文章图片
《我是唱作人》第一季海报
综艺节目能改变华语乐坛吗?
去年 , 《乐队的夏天》小众逆袭刮起全民乐队旋风 , 《我是唱作人》带红了颇多原创歌曲 , 导演组很引以为傲:“QQ音乐平台2019年1月1号到6月30号的播放量榜单 , 整个播放量的前50位 , 《我是唱作人》有6首 。 ”
综艺节目真的可以当“破冰者” , 给华语乐坛注入生机吗?
答案是不一定 。 《乐队的夏天》播出期间 , 参赛乐队听歌用户数暴涨 , 但在节目收官后 , 数据便急剧下滑 , 受众只向少数乐队引流 。
“人们真的有去打开播放器 , 仔细听一首首歌吗?” 在《我是唱作人》总导演车澈看来 , 华语乐坛不缺好的制作人 , 也不缺好的创作人 , 不缺好的音乐 , 缺少的是关注 。 这也是他打造这档节目的初衷 。
文章图片
张艺兴加盟《我是唱作人2》
在《我是唱作人》里 , 车澈没有选择流量歌手 , 而是让不同风格的唱作人站在一起 , 有机会互相了解 , 同时也让大众了解 。
在即将开播的第二季里 , 他选择了张艺兴、郑钧、陈粒、GAI周延、霍尊、隔壁老樊、马頔、刘思鉴 , 要求他们准备至少10首全新歌曲的原创 。 车澈说 , 自己希望能通过《我是唱作人》第2季 , 让外界看到华语乐坛原创的一些新东西 。
【「中国青年网」多首老歌再度走红 当下华语乐坛真的没歌可听了吗?】时间回到2000年 , 当时周杰伦和他的曲风曾被视为华语乐坛的希望 , 20年过去了 , 谁能接棒 , 成为华语乐坛的“破冰者”呢?(完)
稿源:(中国新闻网)
【】网址:/a/2020/0331/010news246273.html
标题:「中国青年网」多首老歌再度走红 当下华语乐坛真的没歌可听了吗?(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