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他们捕捉“疫”线生机——贵州企业复工复产的三个“片段”
新华社贵阳3月26日电 题:他们捕捉“疫”线生机——贵州企业复工复产的三个“片段”
新华社采访人员
春天是耕耘的季节 , 尽管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 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在政策活水浇灌下 , 舒展筋骨、奋力复苏 。 在贵州 , 有这样一些企业 , 他们或是灵“机”一动 , 或是随“机”应变 , 各展所长捕捉“疫”线生机 。
测温头“测”量新市场
一个突发奇想 , 让洪胜旗怎么也没想到 , 竟为公司打开一片新市场 。 洪胜旗是贵州金指纹集团董事长 , 受疫情影响 , 这家以生产指纹锁为主的企业压力大增 。
“锁连着房 , 房地产交易下滑 , 指纹锁业务也在下滑 , 近期已经有一家业内领跑企业倒闭了 。 ”洪胜旗说 , 他也在琢磨如何突围 , 但一直没有找到方向 。
有一次 , 回家休息的洪胜旗发现:进出小区每次都要测量体温 , 费时又费力 。 “为什么不在门上装个测温头 , 那样几秒钟不就能解决问题了?”
北京联盟注意到洪胜旗马上安排研发部门在门禁上安装红外线测温头 , 经过反复调试 , 一个具备测温功能的门禁新产品被研发出来 。
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 , 学校、银行、商场等纷纷发来订单 。 “短短十几天 , 订单500多台 , 已经安装近300台 , 每天还在不停接到订购电话 。 ”贵州金指纹集团副总经理朱灶炎说 。
发现“新蓝海”的洪胜旗又有了很多新想法:把测温功能加到更多产品上 , 研发新产品供应市场;提升公司大数据平台功能 , 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
“原来是追着别人要订单 , 现在是订单主动送上门 , 这确实是让我没有想到的 。 ”洪胜旗很自豪 。
鲜水果“线”开新天地
今年春节刚过 , 66岁的蕉农张贵东坐在家里犯起了愁 。 种了一辈子香蕉的他 , 下不了地、出不了村 , 部分香蕉烂在地里 。
“没有销路 , 七八十亩香蕉卖不掉砸在手里 , 承受不起啊 。 ”张贵东说 。
张贵东家住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栖凤街道办事处者贵村 , 香蕉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 往年村民坐在家里等着客商来收 , 今年客商进不来 , 香蕉卖不出去 , 大家都犯了难 。
“一边是大量线上需求 , 一边是香蕉卖不出去 。 外商进不来 , 只能靠电商 , 我们决定再难也要干 , 不让香蕉烂在地里 。 ”贵州省万物鲜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雷明说 , 在政府的帮助下 , 他们收购香蕉后在京东等平台线上销售 , 链接供给与需求 。
【「片段」他们捕捉“疫”线生机——贵州企业复工复产的三个“片段”】“开始时口罩、消毒液紧缺 , 村子防控严、不让进 , 政府不仅帮我们协调防疫物资 , 还帮我们协调进村收购香蕉 。 ”忆起进村经历 , 雷明很感慨 。
短短几十天 , 在政府部门协调帮助下 , 万物鲜公司以每斤至少1元的价格收购香蕉100万斤以上进行网上销售 , 黔西南糯米蕉还曾登上京东新鲜水果销售榜第一位 。
“价格比我们原来自己卖的高 , 收入也高了 。 ”张贵东说 。
为了保证香蕉品质品相 , 公司对采摘、运输等都有严格要求 。 比如 , 香蕉从树上砍下来后 , 蕉农要用毯子包着运回家 。
“线下不够线上来补 , 香蕉卖出去 , 不仅蕉农有收益 , 企业也有收获 。 ”雷明说 。
闭关期“逼”出新产品
旅游业是此次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之一 。 “本打算年后就开业 , 疫情一来 , 只能推迟 。 原来觉得是损失 , 现在看来也是一个机会 , 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打磨我们的产品 。 ”贵州安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夏伟杰说 。
说着 , 夏伟杰打开花江大峡谷开发规划图 , 逐个介绍景点、开发进度:“那里山奇水秀、民风淳朴 , 还有坝陵河大桥 , 一路走过去 , 到处是风景 。 ”
夏伟杰说 , 花江大峡谷距离黄果树很近 , 每年有几百万人到黄果树旅游 , 背靠大“树”好乘凉 , 花江大峡谷游客资源就在“家门口” , 不用东奔西跑 。
经过近期思考、讨论 , 夏伟杰和同事们认为 , “体验感”是旅游产品的核心 , 不能让游客只是看山看水 。
“关岭土地破碎 , 过去为了生存群众坡改梯 , 后来又退耕还林 , 这个过程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 。 另外 , 还可以体验当地特色养殖、民族工艺等 。 我们会增加体验感强的产品 , 让游客在‘慢游’中有更多体验和收获 。 ”夏伟杰说 。
3月25日 , 贵州省发布通知决定恢复已备案的旅游景区和公园等 。 “争取抢在‘五一’假期开业 , 如果条件不成熟就在7月份正式营业 。 ”夏伟杰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好饭不怕晚 , 我们做好了准备 。 ”(采访人员王新明、潘德鑫、郑明鸿、肖艳) 【编辑:朱延静】
稿源:(新华网)
【】网址:/a/2020/0327/010news243308.html
标题:「片段」他们捕捉“疫”线生机——贵州企业复工复产的三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