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新春见闻)百年泸定桥迎大修 甘孜藏区旅游业飞速发展
北京联盟新闻频道小编注意到中新社甘孜1月18日电 题:百年泸定桥迎大修 甘孜藏区旅游业飞速发展
作者 王鹏
【「铁索」百年泸定桥迎大修 甘孜藏区旅游业飞速发展】冬日的大渡河没有了丰水期的汹涌 , 犹如一条玉带向下游缓缓淌去 。 两岸嶙峋的巨石如同被刀劈斧凿 。 寒风中 , 已横跨河面300多年的泸定桥微微摇晃着 , 一群工人正在桥面上装钉木板 。 临近鼠年春节 , 这座因红军“飞夺泸定桥”驰名中外的铁索桥正迎来大修 。
文章图片
资料图:泸定桥 。 中新社发 刘忠俊 摄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泸定桥 , 曾是横跨大渡河的第一座桥梁 , 全长103.67米 , 宽3米 , 由13根铁索链构成 。 西桥亭上 , 刻有康熙皇帝手书的“泸定桥”御碑巍然耸立 , 横批“一统山河” , 记录着汉藏互通的悠久历史 。
“历史上 , 泸定桥是连接汉藏交通的纽带 , 也是当地人往返大渡河两岸的必经之路 。 ”泸定县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叶丹告诉采访人员 , 上世纪以来 , 泸定桥“三年一小修 , 五年一大修” , 此次主要是两岸桥亭古建筑以及铁索整修加固 。
站在桥上 , 寒风吹得皮肤生疼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曾经只由13条铁索构成的泸定桥 , 如今底部多了几条手腕粗的钢绳 。
已经参与了26年泸定桥维修的老工人王齐学解释 , 为减少桥体铁索压力 , 当地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分两次在桥底铺设了9条钢绳 。 “现在主要靠钢绳承重 , 铁索不承重 。 ”
在王齐学的记忆里 , 泸定桥经历过多次大修 。 损坏最严重的一次在2000年左右 , 一根铁索断裂并落入大渡河 。 “一根铁索重两三吨 , 几十个人才拖上岸 。 ”
泸定桥13条铁索共由12164个铁环构成 , 但仔细看去 , 有长有短 , 有胖有瘦 。 叶丹说 , 如今铁索上有20%的铁环为近代更换 , 80%的铁环仍为“清朝原装” 。
从幼年时由大人抱着过桥 , 到年少时每天过桥穿梭大渡河两岸 , 再到如今大半辈子维修泸定桥 , 王齐学见证着泸定桥的变化 , “人越来越多了 , 桥也在维修中越来越坚固 。 ”
“我们既要保证文物的原貌 , 又要保证旅游接待的安全性 。 ”叶丹说 , 近年来 , 随着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 , 泸定桥的游客越来越多 , 同时受几次地震影响和常年河水冲刷 , 泸定桥整体受到不同程度损坏 。 “为了避免大型机械设备对桥的损毁 , 我们全靠人工来维护 。 ”
泸定是出川进藏必经之地 , 泸定桥大修 , 折射的是甘孜藏区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 数据显示 , 2019年泸定县共接待游客271.09万人次 , 同比增长29.9% 。 同时 , 整个甘孜藏区2019年接待游客3300余万人次、增长47.98% , 综合收入363亿元人民币、增长62.16% 。
“游客最多时 , 每天上桥一万多人 , 他们都喜欢摸铁索 , 摸得光溜溜的 , 不用我们做防锈了!”站在桥头 , 抚摸着自己维护了几十年的铁索 , 王齐学哈哈大笑起来 。 他说 , 这次大修为期80多天 , 目前正重新铺设桥板 。
虽然泸定桥已因维修封闭 , 但两侧河岸上 , 还是有不少游客远远地拍照留念 。 “我特别想上桥感受一下‘大渡桥横铁索寒’ , 结果赶上五年一遇的大修 , 你说是幸运还是不幸运?”来自重庆的游客王靖说 。
傍晚时分 , 阳光从泸定桥上消失 , 寒意更浓 。 13条铁索依然横亘河谷 。 几百年间 , 泸定桥见证过大渡河畔的日升月落 , 聆听过革命年代的隆隆战火 , 如今它正“改头换面” , 准备迎接21世纪20年代的第一个春节 , 并继续见证甘孜藏区的日新月异 。 (完)
【编辑:黄钰涵】
稿源:(中国新闻网)
【】网址:/a/2020/0118/010news205386.html
标题:「铁索」百年泸定桥迎大修 甘孜藏区旅游业飞速发展